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4集课程复讲

郑世勇学长

  
  一、为什么社会上很多人知错还会犯错,我们应该如何对待?
  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也要对自己的言行要多多关照,以免做出一些“无心非”,例如在马路上不要并排骑自行车,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后面的人,而且也非常危险。而在现在的社会上,有很多事大家都知道是错的,但是还是会去做,比方说公共场所禁止吸烟,还是会有人大口大口的吸,或者是一些地方禁止钓鱼,也会有人去钓。为什么大家明知道是错的,还是会去做呢?一方面是缺乏好的榜样,大家觉得别人也在做,我这样做也不算错啊,其实这都是在找借口,但这也不无道理,因为没有好的榜样,所以他们觉得自己这样做也没有关系。比方说公家的东西,有人也会拿来私用,其实这都是“小人冤枉作了小人”,因为公家的东西是属于整个团体的,他这么一拿,那是欠了整个团体的债,非常难还。

  对于这样的社会风气,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,当我们看到有人插队,如果我们都不去理会,就会给他人创造了犯错的空间,这就是姑息养奸,非常不恰当。这时候我们需要去规劝,《弟子规》上说“亲有过,谏使更,宜吾色,柔吾声”,我们也要把“亲”从自己的亲人扩展到一切人,在规劝对方的时候,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方法,以免产生冲突。

  有很多人犯错误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,这个时候也需要找方法来对治。比方说妻子看到丈夫每天很晚回来,她就说,你都敢做坏那我也敢,然后她也很晚才到家,其实这都是意气用事,到最后受伤最重的就是孩子。所以我们要记住,别人对不对那不是最关键的,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对,如果我们自己还没有做好,就没有资格去说别人,所以我们要以修身为本,我们也要耐下性子,当我们自己做对了,家人对我们也会越来越信任,也会慢慢唤起对方的惭愧之心。

  二、孔老夫子给我们的三大修身法宝
  1)好学近乎知
  有很多同学觉得上课的时候,状态非常好,在这种环境下,当自己有不好的念头,自己都会觉得不因该。然而当课程结束后,很多朋友的状态就开始减退了。这也印证了“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,所以我们学习也要不断精进,课程结束后也要找三五善友一同学习,这样我们道德学问就会不断提升。

  2)力行近乎仁
  当我们不断的在生活中去落实圣贤的教诲,我们就会越来越能发现周围人的需要,家人的需要,公司以及社会的需要,进而去付出,这就是在长养我们的仁慈之心。

  3)知耻近乎勇
  当我们有羞耻心,能够勇于改正自己的过失,那就是真正的勇者。在春秋战国时期,有一位宰相叫宴婴,他非常有德行,孔老夫子也非常赞叹他,宴婴有一件衣服穿了三十年,然而他也保存的非常好,他也树立了很多榜样。宴婴的马夫觉得自己给宰相驾车很了不起,他对待他人就很高傲,他的太太有一天就对这位马夫说,宴婴这么有德行还这么谦卑,你没有德行还这么傲慢,我要离开你。马夫非常紧张,他希望太太给他一个机会,他会努力改正过失。后来他也开始努力学习,提高自己的德行,后来宴婴觉得马夫的德行越来越好,也举荐他做了当时的大夫。所以这么太太非常有见地,她懂得规劝自己的丈夫,而马夫也非常有度量,能够接受太太的谏言,而且改正了自己的过失。所以只要当一个人他能勇于修正自己的过失,他就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。  

  三、改过要能知过,悔过,改过
  改过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,但是在改过之前,我们要先能悔过,而要能悔过,我们需要先能知过,所以现在社会上最缺少的就是判断是非的能力,所以我们要把《弟子规》做为我们家庭的家规,在学校要作为校规,在公司作为常规。

  曾经蔡老师在讲课的时候,遇到了一位“金不换”,这位先生他从山东特地赶到上海来听课,是因为他的姐姐要他一定要来听,这位“金不换”在年轻的时候犯下了很多过失,也因此付出了很多代价,他就跟蔡老师说,他不是在用耳朵听蔡老师讲课,他是用他的人生经历印证老师说的话,他说《易经》所说的”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“,这句话真实不虚,因为他父亲的德行,让他自己免受了很多灾难,他曾经拿着刀要去砍人,但被一位父亲的朋友救了回来,就是因为父亲平时工作勤勤恳恳,乡里的人都对他印象很好,所以才愿意去帮助他的儿子。

  后来这位”金不换“因为赚了大钱,染上了很多恶习,而且还染上吸毒,当时他非常痛苦,就是因为他还有对母亲的孝心,他不希望再看到母亲为他伤心,他才最终戒掉了毒瘾。所以当有些人正处在困顿,亲人和家人的关心和爱护是可以帮助他渡过难关的。而因为他对于姐姐非常恭敬,所以当姐姐要求他过来听课时,他也真的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来参加课程。

  他也感叹到,如果他十几岁就接触到圣贤的教诲,他的人生不至于这么坎坷,所以我们也看到,他不是不受教,而是没有机会。蔡老师也期许他要不断精进努力,日后培养出人才来帮助他管理公司,这样他就可以和蔡老师一起出来讲课,尤其是将给那些跟”金不换“有同样经历的人,这样他们就会感同身受,跟他们就会特别相应,帮助也会特别大。

  四、要如何教导孩子“泛爱众”
  我们也要教导孩子要爱护一切人,动物,植物乃至矿物。孟夫子曾经有一段非常重要的教诲”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“,当我们爱护我们的亲人,我们就会把这份爱心推延到一切人,然后再推延到一切物,当我们以这个次第来教育孩子,那孩子的仁慈之心就会长养起来。

  而”爱众“也要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开始爱起,所以要从孝开始教起。教孝也有很多方法,比方说亲师合作,以身作则,夫妻配合。老师在学校教,家长要在家里面配合,我们不能把教育的责任都扔给老师,这样做就非常不恰当。当时在学校,一位孩子学到要给妈妈端洗脚水,孩子才三岁多,这位妈妈就洗了一个星期冷水脚,因为妈妈怕孩子会烫到,所以就故意把水温调低,这样不仅成全了孩子孝心,也保护了孩子,当孩子端了一个星期,功夫纯熟的时候,妈妈再把水慢慢调高,所以这位妈妈非常有智慧,也非常的善巧。

  当孩子有孝了,我们也要进一步教育孩子要爱护一切人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,比方说,不能欺负其他的小朋友,因为当他受伤了,他的爸爸妈妈也一定很伤心,所以我们不能欺负别人,这样孩子就会推己及人。

  在社会上,也有许多其他的人需要关爱。在功利主义下,人们都是用金钱来看价值,而不是服务,但是很多体力工作者都非常的辛苦,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和劳动,我们的生活才会这么舒适整洁,职业不分贵贱,所以我们也要尊敬他们的付出。

  孔老夫子也在《礼记-运大同篇》说过,”大道之行,天下为公“,这个胸襟非常好,”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“,不是只关心自己的亲人,也要去关心他人的亲人和后代,使”老有所依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鳏寡孤独,废疾者,皆有所养“,我们对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也要同样的去关心和爱护。

  学生郑世勇 敬上
  2016年11月6日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